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专利工作发展的指导意见
年度期数
2012年第9期
总期刊数
总第250期
成文日期
2012-06-13
编号
青政办发〔2012〕14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现就加快推进全市专利工作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抢抓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的总体要求,以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求为主线,大力组织实施“十大专利工程”,全面推进“八项保障措施”,着力在推动城市专利创造、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培育重点产业专利核心竞争力和打造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发展,为我市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和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末,我市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全面提升,专利制度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专利工作综合能力位居全国同类城市中上水平。
——专利创造活力显着增强。发明专利年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0000件和4000件,全市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向国外申请专利数量较2010年翻两番;培育100家专利优势企业,在未申请过发明专利的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发明专利“清零”;在蓝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核心技术专利。
——专利运用能力大幅提升。建立健全国家专利技术青岛展示交易中心,建设10个专利技术产业化基地,完善专利运用转化体系,全市专利实施率达到80%以上。
——专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专利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协调运作机制更加健全,专利侵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中国(青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协调运转,企业专利维权和涉外应诉能力显着提高。
——专利管理和服务全面加强。专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设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成20个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专利中介服务能力显着提升。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蓝色硅谷知识产权优势区培育工程。加大对蓝色硅谷专利创造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我市海洋领域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重点在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海洋可再生能源与环保、海洋电子仪器仪表及深海勘探设备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核心专利,到2015年,区域内年发明专利产出较2010年翻两番;完善蓝色硅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国内外具有海洋科技服务优势的高端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提高区域内知识产权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吸引国内外涉海专利技术向蓝色硅谷聚集,助推区域内专利技术转化交易活动的活跃与发展,努力把蓝色硅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海专利集聚区和交易转化密集区。
(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专项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提升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建立一批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发布一批重点产业专利分析及预警报告,公布一批业内全球最新专利技术,培养一批专利信息资源开发人才,明晰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合理进行专利布局,坚持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并重,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专利产出上实现突破。
(三)实施孵化器专利运营示范区创建工程。加强孵化器集聚区专利服务体系建设,为在孵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配套服务,加速区域内的专利产出;建立由政府引导、在孵企业、投融资机构共同参与的孵化器“投资俱乐部”,帮助在孵企业寻求融资机会,给会员投资人优先投资在孵企业专利技术的权益,把“投资俱乐部”打造成企业和投资人的重要桥梁和信息港;扶持建立一批专利运营公司,指导和鼓励专利运营公司把专利作为一种优质资产,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博采世界范围的科技智力资源,开展购买、二次开发、许可、转让等专利运营活动,把孵化器打造成专利制造和运营的示范区。
(四)实施重点产业专利联盟推进工程。围绕家电电子、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等重点产业,指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专利联盟,构筑专利池,壮大产业整体竞争优势;鼓励海尔、海信、南车集团等优势企业和有突出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积极参与云计算、无线电力传输、物联网、先进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专利池构建,争取在未来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话语权。到2015年,指导组建10个专利联盟,扶持5家企业进入国内、国际专利池。
(五)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推进专利创造倍增计划,重点对我市年专利申请量在50件以上的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和政策扶持,使其年专利申请量实现倍增,年培育20家以上专利申请过百件企(事)业单位;开展发明专利“清零”行动,强化知识产权指导与服务,在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实现发明专利“清零”;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
(六)实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利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在青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原始创新方面的优势,依托大学科技园、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争取在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实现科研突破,形成一批关键性、前沿性的核心专利技术;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委托开发、联合研发、技术转让等形式开展合作,创造更多具有市场价值的知识产权。
(七)实施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加强国家专利技术产业化试点基地建设,建立365bet体育在线公司备用_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bet体育投注网站专利技术产业化基地,每年选取20家企业进行专利产业化资助,促进知识产权优势产业发展;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国内外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等方式,快速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专利,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加强国家(青岛)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建设,扶持各类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机构建设,完善专利交易制度,定期发布青岛企业知识产权需求目录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化目录,促进专利技术的交易和转化。
(八)实施专利技术标准化培植工程。充分利用设在我市的21个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优势条件,完善财政对标准化的资助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完善创新过程中的专利和标准化管理,支持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制定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到2015年,全市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0项、制修订国家标准100项、行业标准100项、地方标准100项,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0家。
(九)实施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建专业服务队伍,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各区(市)要结合产业布局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分平台,助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构建覆盖全市的专利信息服务网络,促进专利信息在技术创新和经济活动中的有效利用;鼓励引进国内外优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对在服务高端核心专利技术创造、中小企业专利托管和企业发明专利“清零”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介服务机构给予资金奖励,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挖掘发明专利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十)实施专利保护推进工程。加强专利保护和促进方面的立法调研,适时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加强执法条件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展会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重复侵权、群体侵权等恶意侵权行为,增强损害赔偿的补偿、惩罚和威慑效果,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着力营造鼓励发明创造的法治环境,激发城市发明创造活力。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鼓励发明创造的激励政策。强化经济、科技、贸易工作中的专利导向,出台促进专利创造的金融、财政和税收等政策措施;设立365bet体育在线公司备用_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bet体育投注网站专利奖,开展365bet体育在线公司备用_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bet体育投注网站发明家评选活动,对获奖项目和人员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建立激励发明创造的奖励和分配制度,采取知识产权入股、员工持股、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激励发明创造。
(二)强化财政金融资金的导向作用。市、区(市)财政要增加对专利工作的投入,专利专项资金的增长幅度应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市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科技、商务、金融等部门在安排相关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专利的创造和产业化;完善《365bet体育在线公司备用_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bet体育投注网站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对国内发明专利、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向国外申请专利和获得国外授权的发明专利给予资助,对发明专利维持费给予补助,对孵化器内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0件的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蓝色经济产业领域年专利申请量超过50件的企业给予特别扶持。
(三)完善专利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区(市)和重点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协调有序、联动有力、齐抓共管的知识产权工作新格局;鼓励和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建立具有专门人员、制度、资金的专利管理体系,提高实施专利战略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专利指标考核评价体系。把发明专利纳入对区(市)的年度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专利考核评价机制,将专利产出和运用情况作为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科技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将拥有发明专利的情况作为大项目引进、重大科研立项、科技资金资助、科技奖励评审和科技型中心企业创新基金申请的衡量指标和条件之一,作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评审和复审的重要条件,积极促进发明专利的创造和产出。
(五)完善专利投融资体系。鼓励市场主体设立知识产权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将金融机构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业务纳入科技信贷风险补偿体系,通过贴息、参股等方式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商业金融机构的投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信贷为支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
(六)推行重大经济活动专利审查评估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产业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进行重大项目决策和管理时,应进行知识产权立项评估和跟踪分析,对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使用财政性资金或国有资产投入支持的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并购事项、重点引进项目、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重点装备进出口、核心技术转让等重大经济活动,实施责任主体要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和评估,防止专利流失,避免专利侵权,减少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
(七)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壮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加强政府、高校与职业教育中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训力度,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和知识产权管理需要,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专利工作,把专利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谋划部署;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专利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科技、商务、金融、教育等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责任,密切沟通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区(市)、有关部门要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全面实现各项工作目标。